欢迎访问城建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城市拆迁 > 江苏省城市更新工作部署七大工程

江苏省城市更新工作部署七大工程

发布时间:2022-06-03作者:佚名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2年3月,江苏出台《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确立了“省级谋划指导、地方落实主体责任、鼓励支持地方探索创新”的总体原则,为推动地方创新探索实践,省级建立竞争性试点申报制度,遴选试点,通过试点形成示范,探索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城市更新有效实施路径。

  《指导意见》以逐步消除累积的“城市病”为问题导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美丽宜居城市为目标导向,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阶段性经验和更新成效及人民满意度高为结果导向,明确到2025年,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打造一批体现江苏特色、代表江苏水平、在国内起到示范效应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城市更新政策机制、标准体系、方式方法初步建立,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更安全、更宜居、更低碳、更有活力。到2035年,具有江苏特色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典范。

  《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实施七项工程: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老旧住区宜居改善工程、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工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城市生态空间修复工程和城市数字化智慧化提升工程。

  在地上建筑和地下管网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实施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要加强城镇人员密集场所、学校等公共建筑、老旧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城市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排查,重点对建成时间较长、建设标准偏低、失修失养严重及其他因素产生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集中拉网式排查,扎实做好解危工作。科学确定整治方案,有力有序分类推进,实现清单化管理、动态化销号。围绕抗震加固、节能低碳、消防等重点改造领域,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推动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和性能提升。

  持续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统筹防洪排涝工作,系统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和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一体化推进,增强城市交通、供气、供水、供热、排水、照明、供电、信息通信、环卫等设施供给能力,持续推进“城市家具”整治更新。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城市水、电、气、桥梁、综合管廊、地下交通设施等风险监测、分析预警、联动处置的系统和机制,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围绕生活空间和生产场所,《指导意见》强调提高生活的宜居性和生产空间的效率。

  实施老旧住区宜居改善工程,聚焦建筑质量差、公共空间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统筹推动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等改造,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围绕环境提升和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通过设置物流快递、垃圾分类、充电桩、体育健身、停车等设施,提升居住社区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支持老旧小区“15分钟生活圈”内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整理腾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教育、医疗卫生、托育、养老等设施,打造完整社区。围绕“一老一小”需求,加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建设全龄社区。推动城市住区与街道空间塑造的有机融合,积极推进住区街区一体化联动改造。健全统筹协调、居民参与、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等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居民、市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

  实施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工程,坚持“先立后破”,积极推进存量用地盘活利用,充分用好计划指标、土地供应、二级市场和综合整治等土地政策,健全收益分配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闲置低效厂房、仓库等更新改造,植入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互联网+”等新业态,实现高效复合利用。鼓励低效商务楼宇、商业商贸综合体、交通综合枢纽周边等改造,通过嵌入式产业空间、创新空间,塑造综合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推进产业园区和城镇生活区设施共享、空间联动和功能融合,提升整体品质、促进职住平衡,加快产城融合发展。

  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品质提升需求,《指导意见》明确,实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城市生态空间修复工程及城市数字化智慧化提升工程。

  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的传统肌理、历史环境、街巷风貌和空间尺度。坚持应保尽保、以用促保,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采用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方式,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的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打造“主客共享”的品质场所、文化空间。将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乡建设与百姓生活,推动建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江苏。

  有序推进受损山体、水体岸线、城市废弃地及污染土地等生态修复,通过生态治理、景观改造、设施建设等措施,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合理优化绿化空间体系,通过拆违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织补拓展口袋公园、便民绿地,构建完整连贯的绿地系统。鼓励因地制宜推动单位绿地对外开放。加强城市山体、园林绿地、滨水空间的有机串联以及与城市公共生活的有机融合。

  结合城市更新适度超前布局基于数字化、智慧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和物联网应用,改造交通、水电气热等终端系统,建设智能停车设施、智能电杆等,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为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综合运用提供支撑。鼓励各地建设“城市大脑”,构建“数字驾驶舱”,实现城市管理态势全面感知,推动建设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的应用平台。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化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推进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等建设,夯实城市智慧化治理和数字化创新发展基础。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2.05.30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205/20220530_7664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建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建内参 c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