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建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住建动态 > 让城市更有品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董亚伟解读“城市更新”

让城市更有品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董亚伟解读“城市更新”

发布时间:2024-12-19作者:佚名来源: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近年来,城市更新行动在我省深入推进,成为挖掘存量潜力、提升发展韧性、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增长的普遍实践,有效实现了旧城空间价值跃升、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居民文化福祉提升等多重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中办、国办日前对外公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均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遵循。

  近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专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设计处处长董亚伟,就我省推进城市更新的模式、内涵及意义进行全面介绍和阐释。

  “四个聚焦”推进

  记者:根据我省发展实际,城市更新有哪些主要任务?

  董亚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将城市更新工作作为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我省城市发展实际,印发了《贵州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城市更新工作的目标,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强化规划引领、着力推进“四改”、优化交通体系、完善城市绿化、补齐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风貌、增强城市韧性、加强城市治理。

  记者:2021年开展城市更新工作以来,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董亚伟:我们聚焦统筹协调,着力形成工作合力。城市更新工作涉及各行业多部门。3年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建立了合力推进城市更新的良好工作机制。部门之间互通更新项目信息,例如民政部门的养老设施、卫健部门的卫生托育设施、体育部门的健身设施、商务部门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能源供电部门的充电桩建设等,均结合城镇“四改”合理统筹规划建设。同时,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多部门共同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等落地。

  我们聚焦城镇“四改”,着力补齐民生短板。2022年以来,全省共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550个,依托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新增设养老托育、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公共绿地、便民助餐、综合商超、快递服务、停车位、充电桩等设施若干,惠及居民50万余户;全省新开工棚户区改造4.19万套(户),累计建成35.45万套(户),有效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全省累计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667条,背街小巷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全省共完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约13575.68公里,城市安全、韧性不断提升。以城镇“四改”为主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推动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我们聚焦文脉传承,着力彰显城市文化。近年来,全省实施了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如贵阳市太平路和新印1950城市更新项目、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黔西南州贞丰县老城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等,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全力挖掘历史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更新改造之中,不仅提升了环境品质,更是留住了城市记忆,让更新有温度、城市有品质。

  我们聚焦急难愁盼,着力听取民声民意。今年,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作部署,我们在6个地级市的中心建成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体检过程中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深入对城市开展分级问诊。通过体检发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台账、整治清单,为下一步各地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改什么不改什么

  记者:城市要提升的地方很多,“先更新哪里”如何判定?“改什么”“不改什么”又如何评判?

  董亚伟: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明确城市更新“改什么”和“先更新哪里”的重要抓手。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住房、小区、社区、城区四个维度设定了61项体检指标,包括住房安全、小区社区养老托育、教育、停车位等设施配建及服务情况、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抢险能力等,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查找影响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

  2021年和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为我们“改什么”“不改什么”指明了方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严禁大拆大建、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等行为,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

  具体说,在城市更新中,我们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拉直拓宽道路,不修大马路、建大广场;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树和有乡土特点的现有树木,不挖山填湖,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不随意改老地名破坏城市特色风貌。

  记者:城市不断发展,历史文化遗迹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不可避免,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让居民生活更方便?

  董亚伟: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在实施城市更新中应遵循不大拆大建、强化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等原则。

  对拟实施城市更新的区域,要及时开展调查评估,梳理评测既有建筑状况,明确应保留保护的建筑清单,未开展调查评估、未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区域,不应实施城市更新。

   

  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力度,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进行合理保护利用,改善老城居民的人居环境。

  鼓励采用“绣花”功夫,对有历史文化遗迹的老城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周边的闲置、零星用地,补齐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生活相映生辉、美美与共。

  “改好”也要“管好”

  记者: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有哪些亮点?

  董亚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居住小区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家园,承载着老百姓的“安居梦”“幸福梦”。我省自2019年起开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有三个举措——

  着力抓好“楼道革命”,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按照应改尽改原则,更新改造老旧供排水管网52.9公里、供电线路33公里、改造道路9.42万平方米。

  着力抓好“环境革命”,充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新增停车位974个、充电设施155个;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推进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空间改造,增设无障碍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丰富社区服务供给。

  着力抓好“管理革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街道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居民代表)”的四方联动机制,推动更多资源向小区投,更多服务在小区办,确保老旧小区既要改好也要持续管好。

  记者:我省如何用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如何进一步丰富完善土地、规划、金融等支持城市更新的配套政策,以建立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模式?

  董亚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省通过三方面举措,依托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抓共建共享。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推进工作,将各行业资金统筹整合于更新范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更新行动中来,激发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作用,形成了同抓城市更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抓资金筹措。切实把握国家对城市更新类项目的支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用于更新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市场主体推介城市更新项目,争取项目融资,推进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

  抓重点任务。积极响应群众所需所盼,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三大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抓好城市更新工作。

   


原文链接:http://zfcxjst.guizhou.gov.cn/jszx/jqdt/202412/t20241218_863711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建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建内参 c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