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建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舆情关注 >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2024年中国经济观察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2024年中国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10作者:佚名来源: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多亏有500万元信用贷款,我们能够尽快新建厂房和生产线。”抢抓市场机遇,湖南汝城县阳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何雄文信心十足;

  “今年我给新房置办了智能冰箱、洗烘套装和新风空调,政府补贴叠加门店优惠,省了将近1万元。”江苏南京市民李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两新”政策的利好;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近期一揽子财政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力道足、靶向准,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存量政策叠加增量政策,政策效能持续释放,稳预期、强信心、增干劲,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为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政策持续发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政策加大调控强度,存量政策衔接增量政策接续发力,非经济性政策和经济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守好实体经济根基,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用好空间、优化工具组合,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财力保障——

  眼下,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的顺水河、南澧河、沙洺河夹道调蓄工程建设正酣。这是河北省今年29个国家重大项目之一,也是邢台市增发国债水利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有效提升防汛减灾能力。

  今年,3.9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为历年之最,截至10月20日,各地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63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3%,支持项目超过3万个。

  统筹消费、投资,助力内需回暖。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三北”工程建设……用于“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实到位,加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建设。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助力产业升级,优化供给水平,更充分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货币政策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实体经济——

  年内多次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货币政策总量、价格调节齐发力,为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数据显示,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5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0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9万亿元。

  产业、就业、科技、生态等政策同向发力,经济政策、非经济政策形成合力——

  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启动技能强企行动,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多地积极探索建设“无废城市”,提高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循环利用水平……围绕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有效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推动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

  “近期,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好转,经济运行呈现出回升向好态势,这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加力的积极成果。”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牢牢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科学高效决策,强化政策统筹,既注重宏观调控,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坚持精准施策,夯实“稳增长”底盘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宏观政策更加强化精准“滴灌”,推动更多资金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

  纾困解难,助力中小经营主体爬坡过坎——

  “公司备货需求持续加大,多亏有中国银行150万元的普惠金融信用类涉农贷款,让我们抓住了优质农产品需求回暖的市场机遇。”深圳市和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哲说。

  自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行动,深入园区街道、走访工厂车间,让低成本信贷资金更多更快更准地流向小微企业。

  稳经济,关键是稳企业。今年,扶“微”助“小”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实施,财政加力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平台企业用流量帮助平台内商户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交易量……聚焦疑难、靶向施策,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帮助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化解风险,打出政策“组合拳”——

  “感谢保交房政策,房子不错,小区环境也很好。”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闽南院子项目迎来首批交付,领到新房钥匙的林先生笑逐颜开。在政策引导下,当地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闽南院子项目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缓解了开发企业资金压力,确保施工进度。

  利用专项债等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支持收购存量房,将“金融16条”和经营性物业贷款等政策适用期限延长到2026年底,全国层面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统一至15%……政策逐渐落地,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截至10月31日,“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3万亿元。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比1—9月份分别收窄1.3和1.8个百分点,市场活跃度提升。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政策有力。多项化债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1/6,5年累计可节约地方利息支出600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建立融资平台管理长效机制,优化金融政策安排,持续增强各地发债、管债、控债、化债能力,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

  涵养动能,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研发低碳胶凝材料,把钢渣‘吃干榨尽’。政策支持是企业坚定向‘绿’向‘新’的底气。”河北省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海奎说,近三年来,公司累计享受环保税减免525.75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4138万元。

  江苏省无锡市入选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已选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三个特色优势行业集中精力开展试点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入围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积极实施设备更新、智改数转、绿色提质、安全生产四大行动……政策“撬动”各地因地制宜、竞相发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策“红包”持续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红利”。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9%、5.1%。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

  “我国宏观调控决策高效,逆周期调节手段果断有力,解难题、化风险;同时跨周期调节手段科学精准,积蓄新动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实施

  加强宏观调控离不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实施。出台《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地各部门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让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涌动汇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支持国内外机构合作创新……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注重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加有效的政府治理。

  宏观调控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将有力拓展调控空间、提升调控效能——

  “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政策储备”“中央财政在举债和提升赤字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他政策工具也在研究中”“2025年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进一步优化投向”“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话语中可以感知,宏观调控措置裕如,政策工具箱“储备”丰厚。

  “以总规模高达12万亿元的一揽子化债方案为例,从过去的‘化债中发展’转向‘发展中化债’,为地方经济减负担、增动能,这是调控思路的创新。”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说,随着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不断创新,我国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能够更好把握政策力度、政策空间与调控效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科学宏观调控形成有力支撑——

  近日,湖南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湖南省水利厅联合发布《关于明确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水资源税收入按照省与市州、财政省直管县25∶75的比例分享,市州本级与非财政省直管县分享比例由市州本级研究确定。今年,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全面实施,明确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将有利于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宏观政策落地、激发地方经济活力提供动能。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一定能推动经济发展态势向好向上、结构向优向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记者 王观 屈信明)

  


原文链接:http://jst.sc.gov.cn/scjst/c101451/2024/12/10/2755c53312b14c00bbaed5d31335d65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建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建内参 c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