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建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先导区建设实践探索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先导区建设实践探索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11-29作者:佚名来源: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1月19日,江苏省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技术交流会在无锡市召开。会议现场,与会专家以“绿色城区‘碳’索未来”为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对话交流,为推动江苏“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以下简称“‘双碳’先导区”)高质量建设“开良方”“出良策”。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江苏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一直在节能降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2023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财政厅,设立无锡锡东新城、苏州高铁新城两个“双碳”先导区,围绕政策制度创新、先进技术应用、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绿色城乡建设创新实践和综合示范,力争在2028年提前两年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为全国城乡建设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行业降碳

  城乡建设领域是碳排放“大户”。2021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启动了“碳达峰目标下江苏建筑节能策略和路径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江苏在达峰前的碳排放增长量中49%来自城乡建设领域。

  城乡建设领域“双碳”目标能否达成直接影响着全省“双碳”目标的实现。“2015年发布实施的《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明确规定,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作出部署要求。”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路宏伟说。

  此外,江苏积极衔接住房城乡建设部碳达峰工作方案,制定印发《江苏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科学制定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路线图和任务书。

  注重科技创新强化支撑引领

  江苏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投入,持续推动城乡建设领域创新能力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截至目前,江苏城乡建设领域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设了一批可推广的示范项目,省级科研经费投入近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约10亿元。2018年以来,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134项。

  同时,开展实施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低碳未来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推动包括建筑智能设计工具与气候适应性数字设计方法开发、新型材料研发、热泵系统研究、建筑排放数据库建立等在内的低碳未来建筑系统研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在工程示范项目上。推进“建筑碳排放核定”“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软件平台建设”等相关研究,促进城乡建设领域低碳技术发展和工程创新。

  探索产业联动助力行业升级

  自工作启动伊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便与多部门协同合作,构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转型创新政策体系。

  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强化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全面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有效服务绿色建筑产业融资需求。在房地产行业,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支持住宅品质改善提升若干措施》,提升住宅居住品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满足百姓“住有宜居”新期待。

  2023年,为博采众长、推动交流发展,组织召开了“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会”,搭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技术配对、产业对接、人才交流平台。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建设科技创新推广、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加快新技术在典型场景的推广应用,为绿色城乡建设发展蓄势赋能。

  

  王璇 王乐

  2024年11月29日《中国建设报》专题4版

  


原文链接:http://jsszfhcxjst.jiangsu.gov.cn/art/2024/11/29/art_8642_114316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建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建内参 c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