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遵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带队到文化小区实地查看,听取辖区群众意见,并商讨改造方案。
改造后,文化小区内新增设的健身设施。
“其他小区有休闲座椅,我们没有,遇到街坊领居都只能站着聊天。”日前,在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街道青云路社区文化小区的一次坝坝会上,居民王大爷向社区工作人员反馈道。
王大爷话音刚毕,居民张姐也打开了话匣子:“小区没有健身器材和娃娃运动的场所,下班后想就近‘遛娃’都找不到地方。”对于小区的现状,张姐也有不满。
坝坝会上,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反映问题,一旁的社区工作人员一条条仔细记录。
开展坝坝会是遵义路街道各社区广泛收集辖区群众意见、建议,运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烦心事、忧心事的方式之一。
“通过逐一收集、梳理、汇总问题,再经集体商讨,共同议定解决方案已是遵义路街道回应群众诉求的老传统。”遵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羊琪琳说。
据了解,青云路社区文化小区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旧、道路狭窄、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遵义路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到文化小区实地勘查,并数次组织青云路社区、文化小区自管委员会、小区居民代表等召开会议,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征求群众意见,共同商讨改造方案。
在多次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后,遵义路街道经现场考察,集体协商,最终敲定“以新换心,为居民提供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羊琪琳说。
由此,青云路社区文化小区的改造拉开序幕。
此次改造主要分为升级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两个板块。一方面,在升级基础设施上,文化小区计划通过扩建公共场地,拓宽居民活动范围。
“文化小区紧邻贵州省公共交易中心。通过多次与省公共交易中心协商,街道最终对文化小区内几棵大树进行修枝、移除,进一步扩大了小区公共区域使用面积。”遵义路街道青云路社区支部书记邓波介绍。
为方便群众出行,青云社区工作人员还与文化小区居民自治委员会多次入户宣传改造内容,筹集资金翻新道路、更换路灯、优化排水系统,有效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性与便捷度。
“小区的路灯变得又多又亮,现在散完步回家不用再担忧看不清路和人了。”小区环境的改变,让王大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经过街道多次协调申请,相关部门为文化小区公共区域安装了健身器材,设置了休息座椅,方便居民日常锻炼和休息。
“这下真好,可以在小区里面‘遛娃’了。”烦心事得以解决的张大姐非常高兴。
公共区域的扩建、健身设施的完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为宽阔的活动空间,也让居民的休闲生活有了更多选择,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促进邻里交流、加强群众归属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持续工程,不但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除了那些一眼望去的新变化,小区还在鼓励居民在文明绿色生活上下足功夫。”邓波说。
设置垃圾分类站点,合理布局垃圾分类收集点,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划定自行车电动车停车区域,缓解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
新建快递收取智能柜、便民维修等服务……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落地,不仅让小区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文明生活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此次针对文化小区的改造,把小区的公共环境翻整一遍,文化小区的公共环境从‘老破窄’变成了‘新全宽’,改善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一定程度提高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邓波说道。
羊琪琳补充道:“此次老旧小区环境改造,还充分发挥了‘社区党支部——居民自治委员会——居民代表’联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街道将持续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统筹辖区力量,探索服务群众的新路径,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诠释基层干部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