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聚焦人民群众住“好房子”的需求,从建筑施工全产业谋篇布局,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引领,在“好房子”设计、建造、使用、服务等环节加大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持续强化建筑施工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好房子”样板,以扎实有效的实践探索,有力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注重“强优新”助力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面临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透明的市场环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济南市扎实做好“强、优、新”三篇文章,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多核领航,塑“强”产业优势。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等政策,保持政策稳定性,形成可预期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一批资产规模大、资质等级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市25家企业跻身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行列。成立济南市建筑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党委,在新疆成立区域党委,凝聚企业合力,开拓党建强、产业兴的新格局。
服务护航,提“优”营商环境。深化招投标“放管服”改革,推行“告知承诺制”招标,项目无需等待“拿地”环节即可“抢跑招标”,施工进度可提前8个月。开设专门服务建筑行业的政务服务大厅,落地“全省通办”“不见面审批”等制度,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通过动态核查、委托第三方机构辅助巡查,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发展环境。
数字助航,创“新”发展活力。创新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举办智能建造成果推介暨现场会活动,27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组织42家建设企业、科研院所等成立济南市智能建造产业链联盟,《建筑机器人开槽应用规程》等标准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立项,以数字化手段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把好质量关打造优质产品
济南市秉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初心,以“为老百姓建设好房子”为目标,打通从设计到交付的各个环节,让优质建筑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试点驱动,繁荣建筑创作。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制定建筑师负责制合同范本等,今年以来新增省级试点项目10个、市级试点项目20个,多措并举提高建筑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话语权,力争实现“出大师、创大作”。
政策联动,引导消费升级。制定销售端、供给端的联动促进政策和措施,产生联动效益。对购买高品质住宅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最高贷款额度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获选“广厦奖”“泰山杯”等23个项目已享受该项政策。印发《济南市住宅品质提升指引(试行)》,设定了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115个控制要素,促进住房品质提升。
标杆带动,落地品质项目。组织开展高品质住宅项目观摩活动,仁恒CBD公园世纪等项目获评省级第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8个项目获得第十一届(2023~2024年度)“广厦奖”。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中落实“好房子”建设标准,打造能够体现泉城特色的“百年工程”,满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人对品质的需求。
立足三重点增强监管效能
立足“全过程、广覆盖、高时效”三个重点,济南市创新数字化、网格化、智慧化监管路径,增强监管效能。
“一图定责、一键归档”数字化监管。在济南高新区试点联通“济南市数字化图纸闭环管理系统”与“城建档案在线服务平台”数据端口,质量监督机构可依据系统内图纸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处罚不按照施工图或者监管系统内变更图纸等施工的各类主体。竣工后,竣工图“一键归档”于“城建档案在线服务平台”,避免手工修改图纸可能引发的疏漏,图纸全过程溯源可查、责任倒追可究。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监管。根据市、区两级监管范围,以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单元划分监管网格,每个网格配置不少于2名网格员,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管其事”。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人员持证上岗,“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构建“责任到人、动态管理”的施工现场监管网络。
“全程跟踪、实时预警”智慧化监管。出台《济南市房屋建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应用指南》等政策文件,开发建设“济南市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现进场物料自动记录、自动识别料单并进行重量分析,实时监测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等指标,以智慧化手段从源头把控质量。
美好居住是事关百姓福祉的恒久命题,未来,济南市将以“好房子”建设为基础,系统谋划推进“四好”建设,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百姓安居加码,为幸福生活赋能。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4.09.23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