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建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 安徽商报:安徽已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55万余个

安徽商报:安徽已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55万余个

发布时间:2024-07-27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组织摸底排查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缺口”、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建设标准……7月23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消息,安徽省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55万余个,新增充电端口45万余个,集中清理4610个不具备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条件且未改造的架空层,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环比下降40%。

  自《安徽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发布以来,安徽省成立了由住建、发改、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电力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合力推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按照相关要求,省住建厅要求各地按照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风险等级,对既有住宅小区开展全面摸底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重点对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等供需矛盾突出、充电安全隐患较大的小区进行集中建设。根据各地调查摸底上报,全省1.46万个住宅小区,缺少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约104万个、缺少充电口约67万个。

  与此同时,安徽省发布《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棚)防火设计导则》《电动自行车库防火设计导则》,对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棚)总平面布局、选址功能、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设施等防火技术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安徽省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危险和危害。全省各地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统筹运用政府统一建设、专业公司建设运营以及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自行建设等方式,加快推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实施建设。其中,合肥市积极推动在地铁口、公园、企事业单位等地开展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减少住宅小区集中充电压力。亳州市将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车位和充电桩(棚)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推广充电车棚一体化消防系统。芜湖市聘请专业规划团队,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发挥“业主请上座”“业主接待日”等议事协调作用,畅通沟通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截至目前,我省已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55万余个,新增充电端口45万余个,集中清理4610个不具备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条件且未改造的架空层,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环比下降40%。

  按照计划,安徽省接下来将重点做好供需矛盾突出、安全隐患风险较大的既有住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按照“先立后破、先易后难”的原则,力争今年底前完成不少于70%的建设目标任务,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基础较好、供需矛盾不突出的既有住宅小区,通过加装改造、加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停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居民停放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力争今年底前全面完成加装改造任务。充分利用小区内零星场地和空闲地块,统筹规划部署、满足安全规范、加快建设交付。对现有地面地下、建筑架空层、停车棚等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进行安全状况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按现行标准及相关规定进行改造升级,盘活停车和充电资源。利用小区公共场地或原有自行车停放场所选址建设,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手续。

  对完成建设改造后的既有住宅小区,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授权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等第三方机构日常维护管理。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落实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服务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巡查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对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及时报告。在充电收费方面,住宅小区充电电价一律按居民电价执行,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充电服务价格标准。省住建厅将督促建筑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降低充电服务价格,同时引导地市与铁塔公司合作,通过开放共享的充电桩管理平台,接入多家银行和支付机构,提供一分钱充电优惠政策。另外,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应分别标示、分别计价,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明码标价,并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等醒目位置公示充电和服务收费价格,不得收取任何未经公示的费用。


原文链接:http://dohurd.ah.gov.cn/zx/mtjj/574482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建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建内参 c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