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威 致力互联互通,勇当开路先锋 刘晓威,现任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山东省建筑工程大师。 |
一、心无旁骛三十载,潜心智绘山东路
入职三十多年来,刘晓威躬身道路设计专业,务实敬业、开拓创新,从一名普通的设计人员,成长为担任重大工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行业技术专家。他主持了省内外约3000公里的公路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其中,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山东省第一条改扩建的高速公路、国家首条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依托项目开展的科研项目—超长服役路基路面技术,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是山东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和全国首条“改扩建+智慧高速”项目,也是省内首条采用预制装配墩柱、盖梁的高速公路项目,在工业化绿色建造等方面做了突破性的尝试。
二、科技创新赋新能,攻坚克难强示范
刘晓威主持设计项目类型涵盖高速公路改扩建、高速公路新建、普通国省道新(改)建、普通国省道维修以及独立桥梁项目,日常工作中注重优化设计和创新工作,结合工程实际开展项目攻关,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济青南线工程项目中,他进行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的路面结构设计、基于生态恢复学理论的防护设计,在省内首次实践“公路+”设计理念。京沪高速、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中,他综合施策,实现五层互通、宽容设计、智慧管控等成果创新。零碳试点项目济青高速济南东服务区是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项目进行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零碳智慧管控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林业碳汇提升系统的综合应用,年均减少碳排放约3410吨。“零碳”服务区顺利通过核证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山东高速集团绿色创新取得关键进展,对全国交通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刘晓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优化设计方法,积极探索不同设计手段的融合,如在路线、互通立交设计中提出的车道线形设计、空间拟合线位、平纵横协同控制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设计中,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他创新利用Google Earth进行项目选线、道路三维设计、虚拟现实、BIM技术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积极采用四新技术,在宁阳至梁山高速公路滞洪区特大桥应用钻孔灌注桩组合压浆技术,提高了桩的承载力,减少桩长约38000米,工程造价减少约4000余万元。东平湖枢纽是由三条高速公路形成的共15条匝道的枢纽互通立交,刘晓威的设计方案通过充分利用既有工程,适当迂回、合并交通流,工程造价由6.82亿降到了4.52亿元。
三、十年一剑铸品牌,综合立体树形象
作为山东省交通设计集团工程技术和设计质量管控负责人,刘晓威始终秉承精细化的设计原则,创新设计理念方法,强化设计项目过程技术质量管理,推动标准化设计,推进“四新”技术应用,提升设计成果质量,为工程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技术带头人,刘晓威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在勘察设计项目及课题研究中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系统性地技术培训、经验交流、专业训练、岗位锻炼、设计创新、技术大赛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为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动山东省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代表性项目
济青高速南线工程,全长307.8公里,是山东省生态环保高速公路示范工程,入选建国70周年优秀勘察设计工程,获中国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
济青高速南线工程
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长309.2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两侧拼接为主、局部分离扩建方式,为山东省第一条改扩建八车道高速公路和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
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
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是全国首个已建成的自我中和“零碳服务区”,年均减少碳排放约3410吨,在全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和示范作用。
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