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苍茫千顷总澄弘,吐纳川流海作名。烟雾蒙蒙时雨过,澄澜渺渺舞风轻。”清代文人关廷牧为七里海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并赞为七里烟波。如今置身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目之所及,水阔天高,芦苇飘荡,候鸟觅食,难以想象昔日围网密布的窘况。
2019·年终经济聚焦
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苍茫千顷总澄弘,吐纳川流海作名。烟雾蒙蒙时雨过,澄澜渺渺舞风轻。”清代文人关廷牧为七里海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并赞为七里烟波。如今置身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目之所及,水阔天高,芦苇飘荡,候鸟觅食,难以想象昔日围网密布的窘况。本市实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采取多种举措修复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今年上半年,这8公里长的南侧还是光秃秃的鱼塘,看不到绿色。通过施工,堤坝全给推平了,恢复了以往类似沼泽的样子,如今鸟儿比往年多了好多。”在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多年的巡护队副队长韩克武说。去年底,七里海完成保护区核心区内6.8万亩的土地流转,核心区实现封闭式管理,但仍留有鱼塘等大量人造设施,今年七里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态恢复。
同时,在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有2.4万亩基本农田,由零散农户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等旱作物。如何既守住基本农田的红线,又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宁河区和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将一家一户的旱田改造成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通过大面积范围农机化作业,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活动,实现了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的双重目标。完成土地流转的宁河区俵口镇自由村村民张弢介绍,农田改造后,去湿地周边的人少了,收益比过去种地还多了。“以前我家种玉米,一亩地毛收入才七八百元,现在净得一千元。”张弢说。
七里海湿地是本市湿地生态修复的一个样板。今年以来,本市对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面升级改造,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土地流转、湿地修复等重点工程,恢复湿地功能。“为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本市规划将宁河区七里海湿地缓冲区5个村分别迁入潘庄、北淮淀两个示范镇,武清区大黄堡湿地核心区4个村、缓冲区5个村庄进行外迁。截至目前,两个示范镇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大黄堡保护区规划建设初步方案已完成。同时,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大黄堡完成全部核心区、缓冲区10.57万亩土地流转,七里海今年也已完成缓冲区3.29万亩土地流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路红说。
根据安排,本市对湿地自然保护区持续实施生态补水,今年完成补水4.14亿立方米,保障了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同时,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其中,大黄堡湿地建立核心区55公里围网,实施鱼塘疏通、野生动物栖息地改善等修复。北大港湿地利用本土耐盐植物,恢复湿地600亩,治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450亩。团泊湿地开展区内西堤北段退化湿地修复。七里海湿地建成49公里环核心区围栏及围栏监控设施,原有渠道疏浚,鸟岛堆建及改造,堤埝拆除、地形地貌修复已基本完成。“经过疏通水系、引进水源,七里海湿地数万亩芦苇再现生机勃勃,如今亩产可增加200至300斤,为大量候鸟提供了栖息地,有效提升了七里海湿地绿肺功能。”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陈力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