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法律进单位”、“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进一步拓展普法阵地,加大普法力度,通过在公园、车站、机场、影剧院、寺院等场所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遵法守法,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二是突破难点,强化载体创新。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办法,确保法制宣传教育既能增强适应性,又能提高实效性,是多年来普法工作的难点所在。实践中,我们着力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在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上求突破。建立和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检查督促、工作激励等制度,在全国较早制定实施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体系,全面修订《甘肃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及时制定法制宣传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不断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水平。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形式上求突破。深化全国“法律六进”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进宗教场所活动;积极推进了普法公园、法治长廊等普法设施和阵地建设,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马背普法宣传队”“普法小分队”等方式开展流动普法宣传,在农村开展了“法德进家”等生动活泼的法律、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我们的这些创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在增强实效、提高能力水平上求突破。“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们更加注重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省1850多万普法对象不同程度地接受普法教育,其中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的受教育面达到98%,农民的受教育面达到80%以上。广大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依法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水平明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显著提高。
三是抓薄弱点,强化整体推进。在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强法治实践中的薄弱环节,下功夫消除工作中的盲点,推动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围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省市县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着力加强依法行政和法制教育配套制度,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各部门、各行业重视加强行业法制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广泛进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认真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公共事务、财务公开的“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全省733个村受到国家和省上的命名表彰。深入开展社区依法治理活动,依法加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通过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依法治理活动,有力促进了我省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三、积极探索规律,注重思路举措完善
当前,甘肃已经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离不开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在认真总结多年普法经验、强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制宣传的基本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突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重点群体,不断丰富和拓展“法律七进”这个有效载体,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着力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由普及法律知识向更加注重法治传播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转变,由单向灌输向更加注重互动转变,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全面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在“四个有机统一”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