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城建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科技创新 > 来来来,认识下为滨州市海洋渔业发展输送澎湃科技动力的创新团队

来来来,认识下为滨州市海洋渔业发展输送澎湃科技动力的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19-05-15作者:来源:

  一直以来,我市拥有发展海洋渔业所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17万公顷的滩涂面积,20万公顷的浅海(-5米)面积,94公里的黄河过境面积,漳卫新河、德惠新河、马颊河等8条入海河流,经过多年积累壮大,逐步形成了对虾、贝类、丰年虫三大优势主导品种。

  全市对虾养殖面积80万亩,年产量1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0%以上,稳居全省第一;“滨州对虾”“博兴对虾”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省最大的对虾苗种繁育基地。贝类增养殖面积40万亩,年产量19.8万吨,建设了省级贝类底播型海洋牧场。丰年虫卵年加工量3000吨、产值15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全市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100%,是目前全国拥有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县最多的市。

  可以说,滨州的海洋渔业优势突出、特色显明、潜力巨大。然而,在这些光环背后,各方面不足也逐步凸显出来:养殖模式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和养殖病害能力弱,水产养殖整体效益仍较低下;水产品加工档次较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带动作用不强;水产品冷链物流才刚起步,流通体系还不完善,大型、高档、现代水产物流贸易基地较少。

  基于这些问题,如何巩固提升原有优势,挖掘内在潜力,补齐落后短板,成为滨州海洋渔业抢抓海洋强省建设机遇,实现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团队应运而生,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2017年1月13日,全省首个市级渔业科技创新团队——滨州市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团队正式成立。团队聘请了包括泰山学者、国家省渔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38名专家教授作为高级顾问,组织全系统35名专业技术人员、全市18家涉海涉渔骨干企业技术人员加入团队。

  2019年3月8日,滨州海洋发展招才引智暨市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团队工作会议召开。

  科技创新团队的成立,是我市海洋渔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滨州海洋与渔业健康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海洋渔业部门希望,通过团队的成立,能够在滨州建立一个高标准、规范化、实用性的海洋渔业科企对接平台,借助国家、省、市涉海涉渔科研院校的科技优势,紧紧围绕滨州市海洋渔业发展需求,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提高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通过科研项目实施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开展,实现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联动和高效运转,为滨州海洋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团队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滨州海洋渔业发展,以专家顾问为引领,以技术人员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加快滨州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畜牧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了强大科技动能。

  2018年3月20日,中科院海洋所原所长相建海(左一)与国家虾蟹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富花(左二)来滨州洽谈技术合作。

  两年来,国家、省专家顾问和团队专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深度融入滨州海洋渔业科技发展中来,努力提升海洋渔业科技水平,鼎力支持滨州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团队专家来我市开展调查研究、技术研讨、现场指导40余人次,帮助我市改造完成海水标准化池塘10万亩,试养了中国对虾、非洲斑节对虾、“渤海红”扇贝、硬壳蛤等20余个新品种,开展了扇贝底播、牡蛎吊养、鱼虾混养等10余项新技术示范;团队专家主动与我市企业对接,成立院士工作站、大学生就业实习、渔业科技实验示范等基地4处,帮助我市创建了首个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申报开展科技成果项目20余个;团队专家积极牵线搭桥,帮助我市与海壹、科海、桂海等国内知名渔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引进亲本繁育优质对虾苗种300亿单位,成功实现了“南苗北育”“北苗南销”。在滨州海洋渔业生产一线,团队专家们勤奋钻研,拿成绩说话,为我市海洋渔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渔业团队精分细化,助力现代渔业发展提质增效

  目前,滨州市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团队渔业部分划分为虾蟹类、贝类、丰年虫类、刺参类、鱼类五个团队,团队专家根据各自专长,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制约滨州渔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虾蟹类产业创新团队:

  2018年,在虾蟹团队和渔技站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选取的无棣友发对虾良种联合试验示范基地、沾化金水源对虾良种联合试验示范基地和博兴县水产局淡水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分别完成了高位池、养殖蓄水与生物饵料培养池的改造,完善了进排水和增氧设施的基础配套,完成了多种虾系不同形式的养殖试验示范。

  无棣县友发水产盐田虾烘烤加工现场。

  在双方努力下,海缘、海城、金盛三家企业共引进了“科海1号”、“桂海1号”、美国“普瑞莫”等国内外优良南美白对虾亲本6万多对,共繁育仔虾300多亿尾,实现产值3.5亿元,创我市对虾育苗历史最好成绩。不仅首次实现了我市优质对虾苗种的自繁自足,改变了我市南美白对虾“南苗北育”的现状,而且实现了“北苗南销”,创立了全省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苗种繁育基地和虾苗淡化基地。

  2018年9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马甡、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倢来滨调研对虾养殖。

  另外,虾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效果十分良好,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例如,在内陆南美白对虾小拱棚室内虾苗暂养与室外大塘二茬养殖技术推广上,我市经过多年来技术创新和借鉴兄弟省市的养殖经验,集成了具有长江以北地域特点的滨州“135”南美白对虾二茬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业界同行一致认可,并有望在今后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在设施化非洲斑节对虾养殖技术推广上,我市开展了温室大规格标粗(1000尾/斤以下)接续室外养殖的技术创新,取得了亩产720公斤的长江以北养殖最好水平,并进行了专家现场验收。

  2018年9月28日,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树庆到博兴调研澳洲红螯螯虾养殖。

  贝类产业创新团队:

  贝类产业创新团队滨州综合试验站立足黄河三角洲滩涂资源优势,为做大做强滩涂贝类产业在产业会议交流学习、新品种引进、虾贝养殖模式与养殖设施研究、贝类人工养殖资源调研等方面开展工作。

  2018年8月21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率团队调查近江牡蛎资源。

  2018年,团队参与筹备了大力发展“虾贝虫”经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主题研讨暨滨州市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一周年总结大会,并参加了首届中国(乳山)牡蛎国际高峰论坛。团队与山东金水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该公司池塘中开展了“池塘虾贝生态养殖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模式构建”项目,于3月初开始在选定池塘中进行蛏田制作和底铺网作业,研究硬壳蛤苗种底播和养殖管理技术,并定时及时跟进进行养殖容量样品采集、养殖生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现场测产验收工作。

  另外,团队还组织为企业赠送池塘肥水产品、水质改良产品及强氧化剂等,帮助企业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和肥化。团队专家们及时整理和总结经验,并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开展渔业技术培训,将最前沿、最适合滨州的贝类养殖、市场知识传达给全市养殖企业、养殖户。

  丰年虫产业创新团队:

  2018年,该团队协助山东省友发水产有限公司投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咸海卤虫卵捕捞与加工项目,以承包和租赁方式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咸海建立了100公里岸线的卤虫卵捕捞基地,在穆伊纳克原鱼罐头厂建立了12000平方米的卤虫卵加工厂。另外,团队依托中国国内公司的先进加工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年出口中国卤虫卵原料200吨,为我国年创汇达800万美元。

  推进渔业行业扶贫。在团队的促成下,我市积极在新疆开展东西部合作,通过收购当地盐湖卤虫卵、开展新疆口岸边贸合作等方式,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渔业行业为推动了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我市在新疆年收贮卤虫卵量达700多吨,交易额近亿元,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就业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山东省友发水产公司与新疆艾丰生物制品公司签订6000万元投资协议,以盐湖卤虫卵为原料,在新疆开发加工丰年虫卵及医药保健品。

  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开拓卤虫国际市场,通过开发利用渤海盐田特有的高品质卤虫资源,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和专利技术,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合作。

  刺参产业创新团队:

  2018年3月6日,刺参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召开了滨州市刺参养殖技术座谈会,邀请省刺参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专家顾问、滨州刺参养殖企业负责人等,着重从刺参养殖企业情况介绍、刺参底播增殖效果评价与养殖关键技术及2018年滨州综合试验站重点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座谈。

  在随后的工作中,团队到滨州港海域查看上年底播刺参生长与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该海域适宜刺参生长,并随即连续开展了3次大规模刺参浅海底播活动,共底播大规格刺参9.1万头。通过不断补充成体刺参,扩大种群资源,为刺参的自然繁殖、种群进一步扩大提供亲体,从而实现滨州刺参养殖方式由路基向海基的转变。

  为推进刺参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运用,团队多次到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友发水产进行刺参工厂化苗种生产调研和技术指导。另外,还在友发水产刺参养殖池塘开展了刺参—对虾混养试验,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刺参养殖池塘,开展参—贝—菜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试验,以探索贝类—刺参与塘基冰菜种植关键技术,创建黄河三角洲“参贝菜”生态循环型海水农业新模式。

  面对2018年7月中旬开始的高温天气,团队及时开展夏季高温期水质指标监测,对养殖企业进行高温预警,并及时制订了应急方案与措施。团队通过组织召开刺参养殖技术培训会议,邀请了省刺参产业创新团队增养殖岗位专家及鲁东大学教授进行现场授课,并为有需要的县(市)区引进专业高等人才,促成相关合作。

  鱼类产业创新团队:

  2018年,在该团队努力下,建成了博兴美高美和滨城区丰华淡水鱼类两处试验点,引进加州鲈鱼、巴沙鱼和淡水石斑进行养殖试验,目前试验效果良好,团队准备在周边地区推广加州鲈鱼养殖。团队还引导山东美高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实施加州鲈鱼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程项目,目前即将完成全部工程。

  另外,指导海缘公司开展龙胆石斑、大菱鲆苗种繁育,年繁育龙胆石斑110万尾,主要销往海南、广东,大菱鲆繁育200多万尾,主要销往大连,苗种品质反响良好。团队还积极与中国渔业协会对接,充分挖掘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王祥店鲤鱼孝文化,打造高新区“黄河鲤鱼”品牌,并初步确定为高新区冠名“中国黄河鲤孝文化之乡”。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强化项目带动、科技引领、改革创新三项措施,加强与团队专家顾问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共建科技研发推广平台、共同申报成果转化项目。

  团队将依托黄河古村风景带、魏集古村落和魏氏庄园等旅游项目,支持建设华美观赏鱼基地休闲“鱼乐”中心,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并在滨州市华美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自有观赏鱼养殖基地内,建设华美观赏鱼展厅;协助高新区冠名“中国黄河鲤孝文化之乡”,打造 “王祥店鲤鱼”品牌,开展地理标志认定,打造区域性品牌。

  同时,通过实施加州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建成一处省级加州鲈种苗繁育中心,形成年生产不同规格加州鲈苗种3000万尾苗能力供养殖者使用,150万斤成品提供给国内外市场。另外,积极带动周边养殖户10—30个村,并可推广养殖面积1—1.5万亩以上,协助乔庄镇养殖端收益增加3亿元以上。引进海马研究知名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张东博士团队,在北海新区渔业产业园实施海马繁育及养殖试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建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建内参 c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